在黃河母親溫柔的臂彎里,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徐徐鋪展,如同一軸細膩描繪的生態長卷。碧波輕吻著搖曳的蘆葦,藍天下,飛鳥振翅高飛,自由翱翔,麋鹿成群結隊,在濕地蘆葦蕩里“撒歡”,每一寸濕地都洋溢著生命的律動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是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泥沙淤積而形成的水庫型濕地,是寧夏最大的黃河灘涂類型濕地。這里集林區、湖泊、灘涂地并存,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元素一應俱全,總面積達26.23萬畝。核心區與緩沖區緊密交織,7萬余畝的實驗區鑲嵌著吳忠黃河國家濕地公園、青銅峽108塔等人文與自然交相輝映的景點。
鳥島,是南段核心區的瑰寶。丘陵起伏,黃河環繞,灘涂、沼澤、溝渠交織,獨特的地理優勢和生態環境,成為了候鳥遷徙途中的休憩驛站和繁衍的樂園。每年春秋兩季,成千上萬的候鳥在此駐足棲息,3000畝的中心湖更是它們繁衍生息的重要舞臺,只見蘆葦叢生,鳥窩隱現其間,飛鳥不時掠過頭頂,與灘涂上的蘆葦共同編織出一幅幅生動的生態畫卷,讓人沉醉其中,流連忘返。
從村莊到魚塘,再到如今的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的有序整治為生物提供了寶貴的自然棲息空間。近年來,保護區先后投入4000余萬元,實施了水系連通、生態修復等項目,并種植樹木10余萬株,保護區還積極推進退耕還濕工作,累計完成12.05萬畝濕地的退耕還濕任務,實現了“人退鳥進”,讓更多候鳥變成了留鳥。
如今,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保護區內動物種類繁多,現有動物292種,其中包括眾多珍稀物種。鳥類數量尤為可觀,達21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黑鸛、遺鷗等15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有44種以上,還有卷羽鵜鶘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這里不僅是鳥類的天堂。2024年10月23日,35頭麋鹿“落戶”寧夏,青銅峽庫區濕地自然保護區迎來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新篇章。(記者 裴云云 楊泠然 文/圖/視頻)